梅西转会费2200万欧签约5年|最终比分|沃尔姆斯|nba全明星mvp|中国女排二传手

全國統一服務熱線:4009266007 公司熱線:028-87540628 歡迎訪問成都云木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
全國統一服務熱線:4009266007 公司熱線:028-87540628 歡迎訪問成都云木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

首頁>資訊>行業 專訪高曉松:關于阿里音樂的新產品、蝦米、版權、何炅的加盟,和他自己

自拍請一定把臉放在高老師前面好嗎?” 在 36 氪專訪高曉松之前,前一撥記者剛采訪完高曉松爭相合影,阿里音樂的公關同事對記者們喊了這么一句。


“哎,無所謂了。” 高曉松笑笑,繼續禮貌地應要求和記者合影。

其實先開玩笑地喊出 “自拍可以,我臉得在后面啊,可不能當那心機什么啊” 的是高曉松自己。但是他永遠掛在臉上的笑和坐著時永遠抖著的雙腿,讓人有點搞不清楚,哪些事兒是他真正在意的,哪些是開完笑的。


1

上周四在北京舉行的某互聯網大會上,高曉松亮相發言,聊了聊 “互聯網對音樂創作的影響”。發言后 36 氪獲得一次專訪高曉松的機會。面前這位仁兄和《奇葩說》、《曉松奇談》里的那位并無太大不同。聊天時靠坐椅背,慢條斯理又滔滔不絕。

高曉松和宋柯要帶領阿里音樂做些什么,我們在兩三個月前就大致知道了。他們正在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產品,一些記者會措辭為 “音樂產業的淘寶”,而高曉松不是特別喜歡這個形容,他把它叫 “全球最大的音樂平臺”。

這會是一個服務于音樂產業里各個角色的平臺,平臺上會有各種供需信息的流通,并且起到撮合交易、合作的作用。“幫音樂產業里的大家把生意做起來”,高曉松說。

做這個平臺的主要背景是,音樂行業里 “信息不對稱” 已是頑疾,并且業內許多角色都受惠于此疾,因此一直沒有動力改變。“小到一個掮客把藝人的檔期揣兜里,都能多掙不少錢。無非就是接電話的時候說藝人沒時間,您要想要時間,對不起,我給您 ‘試試’ 去啊。” 高曉松說,他和宋柯泡在行業里二十多年,深知多少信息是大家揣在兜里的。小到藝人助理、大到發行機構,在這個 “人脈密集型產業” 的音樂行業中,每個角色都在從信息不對稱中獲益。

高曉松覺得這堪稱 “石器時代的經營方式”。但平地建起一個平臺讓大家把信息流轉起來,不是聽起來那么容易——只有當信息貢獻出去之后能轉化成利益,人們才愿意。比方粉絲團永遠都能接到偶像機,是因為助理愿意把信息分享給 “粉頭”。“說明這是有產業鏈的,他是有利益的。” 高曉松說。

建立一套能讓被貢獻出來的信息轉化成可見價值的機制,是最難的。阿里音樂需要通過這個平臺上的信息流轉激起新的需求,使每個單體能夠得到利益得到放大。“我們找到一個這樣的方式,那你就不用再去掙那點小錢了嘛。” 高曉松說有一些錢小到外界都不能想象,“因為不知道藝人上一場在什么地方,我甚至能多報一張機票。我就永遠說我從臺北來,你給我報張從臺北來的機票吧。”

2

這個平臺的具體機制能否真正激起這個良性循環,在產品上線之前我們還不知道。但高曉松說通過他和宋柯半年時間的努力,基本上說服了產業鏈上各方參與。難說服的怎么辦?“補貼他啊。這不是最基本的嗎。” 高曉松指的補貼不只是金錢上的,包括由他和宋柯以及新近加入的何炅所帶來的資源補貼。

平臺前期需要強運營來摸清供需和收集數據,從而當信息流轉起來之后,高曉松希望平臺的介入能越來越少,只提供工具,“就像阿里慢慢就不用幫大家做生意了,提供支付寶那些工具就夠”。雖然不愿被稱作音樂版淘寶,但這個產品還是透著濃濃的阿里平臺基因。“畢竟我們來到這里,不能拋棄阿里的基因去做另外一件事情。如果我們要做一個社交平臺,那我們就去 ‘那邊’ 了,上深圳去了。” 挺典型的高曉松式玩笑。

這個新平臺是為生產端、產品端服務的,而音樂的傳播還是得靠播放器。宋柯曾向 36 氪提到不會保留天天和蝦米兩個播放器,但具體怎么安排還不清楚。這次高曉松提到,阿里音樂基本上會“保留蝦米作為一個播放器,把天天動聽改成新的平臺并放棄原來作為單純播放器的功能”。高曉松認為播放器除了版權部分都很同質化(而我們之前也提過版權割裂的狀態不會是常態),沒必要保留兩個。

至于版權割裂的狀態何時會結束,高曉松心里也沒有確定的預期。“我猜應該今年就會做,因為你看百度已經把音樂獨立出來了。如果每個音樂公司,背后還有龐大的利益牽扯,這個事不容易。但如果每個公司都把自己當作音樂產業的一部分,而不是簡單的某一個帝國的一部分,那這個就好談了。”

“你明白我意思嗎,” 高曉松重復了一遍音樂公司必須把自己當成音樂產業的一部分,而不只是某個互聯網公司的一部分,“如果你只是某一個大公司的一個部門,那這個利益就沒辦法平衡了。其實我很希望 QQ 音樂能獨立出來,至少是像我們這樣,獨立運營的全資子公司。”

3

播放器的確大多同質,但像蝦米這樣的產品其實是有些獨特標簽的。當阿里音樂嘗試做更廣的平臺,身處 “樂迷鄙視鏈頂端” 行列的蝦米會不會喪失掉一些獨特的東西?

“就這個問題,前兩天我跟蝦米創始人南瓜長談過一次,因為他確實有一些難過的地方。尤其是我們來了以后,整個極大規模的做起來的時候,當然會犧牲小而美。”

高曉松對小而美這個事兒有兩個層面想法。“暫且不講小而美的可能性,能實現小而美固然好。但是,是你決定賣給阿里的,不是我。任何一個小而美的東西,當決定賣給 BAT 的時候,你其實是想好了的。小而美就應該永遠不賣。當年四大進入臺灣,人家老段(注:滾石唱片創始人段鐘潭)就不賣。華語唱片真正有一個小而美就是滾石。”

另外就是,小容易,美容易嗎?“你如果生存在 1994 年,小而美是容易的。你逮著一個我,一個鄭鈞,一個許巍,一個竇唯,一個樸樹,你當然可以小而美。但在今天這個整體創作處在低潮的環境里,小而美是沒辦法生存的。蝦米會拿李榮浩來說,實際上也是因為他變成了大眾的。”

現在的高曉松覺得小而美只是一個臆想出來的口號。

4

何炅的加入是近期關于阿里音樂最受關注的話題。何炅其實并不是湖南衛視體系內員工,他和湖南衛視簽的是經紀約。不過這不妨礙外界對湖南衛視、天娛和阿里音樂的資源結合抱以期待。

高曉松說娛樂行業是人脈密集型行業,能促成這方面合作當然好,但他希望外界別把何炅的加盟僅僅看成一次資源的對接。

“何炅更多的不是帶著資源來的,而是帶著他的思考。”高曉松覺得何炅的獨特在于,他是整個娛樂行業里親眼看著藝人起落最多的一個人,“王中軍王中磊只看過華誼兄弟那些人的起落,光線只看過光線的人的起落。但是人人都去快樂大本營,人人都是何炅的朋友。”

高曉松說何炅的任務是更好地完成資源配置。“內容行業是不能精算的。不能說量完體溫量血壓,就得出一個什么什么。我們不能以那種方式精算的情況下,得有一個這樣的人,能讓資源更優化,在平臺上怎么引導大家把資源整合成更好的產品。所以他相當于我們的精算師吧。”

高曉松說接下來還有更多圈內名人會加入阿里音樂,包括國內國外的,但目前還沒有能說的。“需要很多老炮兒。老炮兒的最大的定義是知道所有資源的來龍去脈,他們戰斗力可能沒有年輕的戰士大,但是起碼可以告訴兄弟們哪兒能去、哪兒別去。”

5

高曉松不止一次說過自己對 “門客” 狀態的向往。但現在他覺得自己變成公子了——不僅不是門客,還得招攬門客。

心理狀態的變化可能和他在阿里這半年的感受有關,互聯網公司的 “生氣” 對他有一些影響。“這半年比我預期得要好。阿里不是沒有問題,大機構都有大機構的問題,但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。我覺得主要還是因為他蓬勃向上,不像華納那種百年老店,大家已經當國企似的在里面。”

“所以我們才敢去叫何炅嘛,我們倆得先來看看啊是吧。” 高曉松說他和宋柯每到一個新環境時,前期還是比較謹慎的,除非他們真的覺得這個地方不錯,否則不會呼朋喚友。


“你看我們倆一路的職業經理,有時候叫一大堆哥們,有時候一個也不叫。就是我們會有自己的判斷,我們知道什么地方該待下去。所以你看到我們把所有的資源、人脈全部拿進來的時候,就是我們覺得這家公司不是用嘴說的而已,覺得這里可以久留。”

那之前在恒大是預感不能久留?

“這我不能這么說。” 高曉松說他和宋柯沒有愧對在恒大的三年時光,“我們在那個平臺的時候也努力去做我們想做的東西。并且離開的時候我們也跟許總保持了很好的關系。”

最終還是離開恒大加入了阿里,高曉松說是因為馬云先找他們。“老馬找到我,說你有什么想法,我們說了,老馬說那你來實現它。” 高曉松覺得音樂行業已經到了 BAT 來接手的時機了,“ 那你不可避免的,每一個行業等 BAT 來接手的時候,你一定要站在這個位置。所以我們是跟老許做了很好的溝通之后,過來的。不是我們覺得恒大很絕望,所以出來找工作來了。”

6

四十不惑,不是四十歲你就不困惑了,而是到了四十,不明白的東西你就不再打算去弄明白了。

這是高曉松在幾年前一次接受采訪時提到的。這次問及,他進一步補充了下。

“應該這么說吧,不是不困惑了,是不 ‘困’ 了。惑還是有的,但是過去那些疑惑會困住你。現在呢,沒有一個人會說他沒有不明白的地方了,但它不會再困擾你。我覺得這個成長是很好的,我已經知道我能明白什么,什么是我再怎么著也不會明白的事情。那你能明白什么,你就用這個干什么就好了。”

他說這個心態是他這些年最好的成熟跡象。

“如果沒有這個心態,我就不會來做這個董事長。我會說你給我一小塊,讓我做那小而美的。因為我就喜歡坐那兒聽小而美的音樂。當然我現在不是這樣。我不但不是這樣,我還去說服南瓜。你最明白的一件事是 you gotta deal with the choice 。你要為你的選擇負責,你不能既要又要。你選擇了這個,你就做這個,沒問題。我愿意 make a deal with my choice。我覺得這個是最好的成熟的跡象吧,對我和宋柯來說都是。”


他說接下來他會專心在阿里音樂的事情上。《曉松奇談》之類的 “副業”,他會把合同執行完,但是不會再拓展更多新東西了。

那現在對創作的欲望和激情還在嗎?


“在啊,我還寫。但是我不能時時帶著這個身份在阿里啊。” 高曉松說,“我覺得先把產業做好吧,這是我們的目的。將來也許用一個筆名,到我們新的平臺上去注冊一個小店,這個有可能。”

“再說其實也不該由我來寫了。流行音樂嘛,是屬于年輕人的。”

你可能對以下文章感興趣
?